【導語】中公遴選考試網每天更新全國各省份公務員遴選考試公告及遴選備考資料,小編為大家整理農業專業知識大匯總(第五章第三節),幫助廣大考生了解考試內容 ,遴選考試脫穎而出。
點擊加入2017遴選考試群:642621836,免費下載歷年試題試卷
微信搜索 offcngxks 關注公務員遴選考試網,及時獲得考試資訊
點擊關注微博:公選-遴選考試網 獲取更多備考指導
第五章 農村工作實務
第三節 農村治安工作
一、違反社會治安行為的界定
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的行為是指尚不構成犯罪,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這些行為主要包括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侵犯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行為,以及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
二、農村違反社會治安管理行為的類型
(一)擾亂農村公共秩序的行為
公共秩序也稱“社會秩序”,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等。擾亂農村公共秩序的行為是指對農村生產和生活等正常的社會活動秩序造成侵害,依法應當受到治安處罰的行為。
在農村經常發生的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中,群眾性事件比較突出。農村的征地、拆遷、土地承包、宅基地的邊界劃分,以及工業廢料、廢水、廢氣對農村環境的污染等,這些事項都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如果矛盾和紛爭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引發群體性事件,擾亂農村的公共秩序。
農村青少年的打架斗毆事件時有發生。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的迅速發展,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造成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出現。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關愛和管理,這些青少年經常尋釁滋事、打架斗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給農村治安帶來嚴重影響。
在農村也存在破壞選舉的行為。在現實中,一些村委會的選舉存在著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不正當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礙選民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行為,或者以其他方式擾亂正常的選舉秩序。這些行為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派系之爭。農村由于受到宗法制度、血緣和宗族關系的影響,形成了強大的宗派勢力,他們為了能在村委會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惜破壞正常的選舉秩序。
(二)妨害農村公共安全的行為
公共安全是指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財產的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公眾出行規律安全、避難者行為安全、人員疏散的場地安全、建筑安全等。妨害農村公共安全的行為是指故意或過失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依法應當受到治安處罰的行為。
在農村地區,多發的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主要是破壞農業生產、水利、電力設施。農村的生產設施以及水電設施是農業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但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農村防范措施不到位,對這些基礎設施進行破壞。這不僅損毀了集體的公共財產,也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而且給農村的公共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